有本書寫到關於棉花糖的故事,把先享樂的人比喻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快樂就先享受所以先吃到棉花糖的人,而延遲玩樂的人比喻為看得比較長遠,想要得到更多的,是後吃到棉花糖的人。
常遇到讀者會問我的問題:我有男友,卻愛上了另外一個人。兩者讓我難以抉擇,不清楚到底自己愛的是誰?好像a的條件不錯,但是b似乎又更有潛力。
就像書中的主角之一司機先生一樣,明明知道等一小時候會有晚餐可以吃,但就是抗拒不了誘惑,多吃了個麥香堡,等到真正的晚餐時刻卻總是無法享受美食佳餚,然後肥了肚子也浪費了金錢。
有本書寫到關於棉花糖的故事,把先享樂的人比喻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快樂就先享受所以先吃到棉花糖的人,而延遲玩樂的人比喻為看得比較長遠,想要得到更多的,是後吃到棉花糖的人。
常遇到讀者會問我的問題:我有男友,卻愛上了另外一個人。兩者讓我難以抉擇,不清楚到底自己愛的是誰?好像a的條件不錯,但是b似乎又更有潛力。
就像書中的主角之一司機先生一樣,明明知道等一小時候會有晚餐可以吃,但就是抗拒不了誘惑,多吃了個麥香堡,等到真正的晚餐時刻卻總是無法享受美食佳餚,然後肥了肚子也浪費了金錢。
小妮一直是個沒有安全感的女生,每次遇到愛情,總是會出現慌亂不安以及懷疑情人的毛病,不斷的揪著男友問著很多關於兩人之間的問題,即使每次小妮一直問,男友仍舊是回答不相干的答案或是選擇沉默,於是這些問題對於小妮而言,仍然是問號的答案。
例如最近出現頻繁的問題就是,常常三不五時的會問對方:愛不愛自己?
那到底有多少?如果以一個百分比而言,有到一百嗎?如果男友支支悟悟的回答不出來,小妮就會生悶氣。心裡開始鑽牛角尖的想著,是不是對方根本不愛自己,所以才會連這麼簡單的答案也回答不出來。難道開口說愛很難嗎?
第一個故事,讓我發覺這本書特別的表現法,類似給朋友寫信的陳述方法,
帶領我們走入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看似輕描淡寫的筆法,深入思考後都可以發現一層層的道理。
從友情角度切入的「手寫的卡片」,故事內容描寫女主角知道好友喜歡自己,然而兩個人的不曾開口,或許也是換來這段長達多年友情的原因。
看到一開始書封上的幾個字句,掙扎著遺忘,又奮力的記憶
或許,這其實是人生最美妙的階段。每段戀愛,我們都曾經試圖遺忘最傷害、隱藏在深層的難過,實際上,每段回憶都似版畫一般的刻入了我們的腦海中,你以為的遺忘,其實是記憶。
在中間幾篇故事中,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受傷的小白兔,當內心受傷,渴望像小白兔般被呵護時就要像小白兔才行,如果一直用獅子般的臉孔爭論或指責,那只能得到獅子的孤傲。
我有個女生朋友非常厲害,是屬於善於交際的人,她可以默默的把男友的朋友納入名單就像收藏品一樣悄悄的神不知鬼不覺的,直到男友有一天觀看臉書共同好友名單幾乎一半以上都一樣
,才了解女友幾乎已經打通了自己所有的好友,甚至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礎!本來的這群朋友卻和她好到簡直就是她的朋友,連男友也分不清楚到底朋友先認識誰了。
這樣的女人厲害的點在於,她男友不論幾次和她吵架,身邊的人總是會幫女生說話勸和不勸離!很多人以為管男友少和朋友出去就不會有問題,其實這才是最大問題所在!
在英國念語言學校的期間,突然有天半夜,英國和台灣的時差大約八小時,所以大約我這邊七點台灣凌晨三點,照理說應該是沒什麼人在線上,但是突然看到熟悉的小綠人敲我
「我真的不要相信男人了」有個朋友激動地敲著我和我講,這平常都甜蜜的a女突然這般憤慨,令我有點愣住
「你的男人怎了?」應該又是莫名冒出小三之類的不稀奇事件吧,我如此猜測著
果然..
曾幾何時,你的狀態始終沒有更新。從穩定交往中改為單身已經過了好久,久到你忘記身邊有另外一個人的感覺。
無意間看到好友動態,發覺身邊的好姐妹戀愛的戀愛、結婚的結婚,逐漸好友名單和手機名單一樣空洞,女人一旦步入戀愛和婚姻就開始鬧失蹤,你的心事漸漸只能吞肚內,你知道每個人有各自的幸福,你的煩惱不該讓姐妹的幸福蒙灰,於是你學會了深呼吸,把這些不愉快悄悄藏起來。就像上次分手的難過沒有人曉得
我們總是把適合和愛情放在一塊,其實有時候這兩樣東西是背道而馳的!
適合的兩個人才能交往進而戀愛,然後就是所謂的幸福?而相愛的兩個人才會適合的交往,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所以等同於幸福?
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人害怕車被偷走,於是在車上裝防盜器,以為這樣就很安心,結果車子還是被偷走了,尤其小偷更囂張,反而還大剌剌的看著車主嗆聲,車主可憐的看著車子被偷走反倒還被嗆了幾句,社會就是這麼亂象
而對應到愛情,有發現這小偷就是第三者的角色嗎?沒錯,新聞時時再播放,現在的小三更強勢更厲害,甚至登門拜訪一副你拿我怎麼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不論社會或是道德上的改變,其實或多或少和兩性都有些關係?
寂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偶爾兩個人在一起也會寂寞。
很多人選擇情人的條件通常不是外在就是經濟狀況,但我有個朋友很妙,
她說我要找可以和我聊天聊很久的伴!我說:「為什麼?一開始不熟自然聊不起來,這點有很重要嗎?」